2014年6月5日

|食記。宜蘭全縣|來宜蘭必吃的美味—員山魚丸米粉


一直以來,鍾愛魚丸米粉的我只吃宜蘭市內的「阿添」及「白毛」這兩家。雖說宜蘭東門夜市旁的「老福」也是知名的老店,其魚丸也做得相當好,然每每品味時總覺得「老福」的那碗米粉缺少了些什麼似的,淡了些的滋味讓人吃完後並沒有得到飽足後應有的滿足感,起初也說不上來是失落了什麼,後來在經過仔細思量後才發現原來缺少的是料理裡頭很重要的人情味,少了情感的料理就算再怎麼美味,也無法讓人擁有滿足的喜悅。

而在魚丸米粉的發源地員山,有不少的魚丸米粉店家林立,但我卻從不曾停下腳步細細品嚐其中一家的味道。這樣說來,身為魚丸米粉頭號粉絲的我似乎不太盡責呀~於是為了充實自己對最愛的魚丸米粉的味覺知識庫,我鎖定了員山四家最多人推薦的魚丸米粉進行品嚐。這四家分別是「好味」、「陳茂庚」、「來是福」和「呂家」。(知名的「楊彩卿」就先不列入考慮,因為之前曾吃過南屏國小對面那家,結果大失所望,或許下次我會鼓起勇氣踏進員山路那家再嘗試看看。)

一碗魚丸米粉的基本三要素是「魚丸」、「米粉」和「湯頭」三者,至於配菜「油豆腐」則是除了阿添以外,多數店家都會加入這味,只是油豆腐好不好吃的差異並不大,除非質變酸敗,否則各家的油豆腐味道大同小異,因此我便不將之列入評比。

首先針對主角「魚丸」來進行剖析。這四家的魚丸都還算頗具水準,並沒有添加過多的粉而會有粉粉的感覺。而有些魚丸是機器做的、有些則是手工做的,從外觀及口感是可以分辨得出來,機器做出來的魚丸大小一致、體積較小、表面較平滑、口感札實有彈性;手工做出來的魚丸大小較不一、體積偏大、表面較凹凸不平滑、口感偏軟嫩。個人對於魚丸的喜好並不執著於非得要手工製作才是最好,因為每個人偏愛的口感不同,所以我只著重在魚丸的成份及調味。

這四家我較喜歡「好味」及「來是福」的魚丸,因為有古早味魚丸特有的鮮味。而「陳茂庚」的魚丸則是蔥味偏重些,「呂家」則是較無魚丸味。就CP值而言,「好味」的CP值最高,同樣都是45元,「好味」有6顆魚丸,「陳茂庚」與「來是福」是5顆,「呂家」則是4顆。

再來談各家的「米粉」,大部分魚丸米粉使用的是傳統的宜蘭米粉,由於宜蘭多雨陰濕,米粉不容易曬乾,因此宜蘭米粉的特色在於它是當日現作而成口感Q彈的粗米粉。

「好味」的米粉粗細適中但長度偏長、口感偏硬些。「陳茂庚」的米粉類似「好味」,但又更細一點,自然口感也就沒那麼硬。「來是福」的米粉則是最粗的,感覺像米台目的瘦子版。「呂家」的米粉則不是傳統的宜蘭米粉,而是使用了像新竹米粉的細米粉。基本上這四家的米粉,我都不是很滿意,所以都不推薦。

接下來,就來談談在湯麵料理中佔非常重要地位的「湯頭」。傳統魚丸米粉會使用蝦米、小魚乾、魚骨等海鮮及豬大骨來熬煮高湯,這種高湯雖然呈現出來的色澤是清爽的淡琥珀色,但嚐起來卻滋味清甜、香氣十足,相當誘人。

依我個人口味而言,「好味」及「陳茂庚」的湯頭偏淡,滋味稍嫌不夠味。「來是福」的湯頭則濃淡適中,最有古早味,最合我意。「呂家」的湯頭喝起來就完全不像是用海鮮熬煮而成的高湯,反而像是煮鴨肉的高湯(即用雞鴨骨及豬骨熬製的那種),湯本身還蠻好喝的,但就是感覺和魚丸不太相配。

另外,傳統的魚丸米粉會放兩種辛香料,即「芹菜珠」及「油蒜酥」。這兩味與傳統的海味湯頭非常搭配。「來是福」及「好味」都有放這兩味,只是「好味」多加了些許香菜,而「陳茂庚」則只放香菜丶但其油蒜酥味道過重,影響了湯頭原本的滋味,這點很扣分。「呂家」則因為其湯頭根本就像是鴨肉高湯,所以放的則是一般切仔湯麵會放的韭菜,完全和傳統的魚丸米粉口味大不相同。

若依我的喜好來排名,我最喜歡的是「來是福」和「好味」,因為這兩家的味道最保留古早味。再來是「呂家」,雖然它和傳統的味道相差甚遠,但整體而言還蠻有其特色,味道也不差。而我把「陳茂庚」排最後,則是因為其湯清淡而油蒜味重,也沒有另外三家的特色,所以最不受我青睞。

在吃過了員山最有名的四家店之後,我還是覺得宜蘭市負郭路上的「阿添」及「白毛」最好吃,不論是魚丸、米粉、還是湯頭都很夠水準,而且這兩家獨有的特製辣油及鹽巴水實在是增添魚丸米粉美味的最佳配角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

 
;